王 烁
“在增强体质上花一块钱,就有可能在医疗上省下几块钱。”“在公共健康体系的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康复医疗的作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纷纷就建设高质量的健康中国建言献策。当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当前人类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健康”对个人、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显得格外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与“东亚病夫”相伴的只能是国破家亡、山河破碎;而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称的,也必定是一个拥有健康人民的国度。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健康的人民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中保持定力的根本所在,健康中国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发展高质量的健康事业重在树立大健康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影响健康的因素也广泛而多样。维护人民健康不仅需要在传统的疾病防治上发力,更需要兼顾影响健康的诸多领域。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已有力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实施,我国不仅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促成了健康观念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国家力量,也需要引导社会成员走向全面健康——更加重视日常体育锻炼、关注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从政策上保障社会成员的获得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行更多科技创新……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曾几何时,钉螺滋生的水田、疫病流行的平原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也困扰着国家的发展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健康的社会成员必定能够参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