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崔 爽
“我不是来给大家讲政策的,政策你们研究得比我还熟,我就是来听听大家的心里话,有什么顾虑、感受、烦恼。”3月7日下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来到全国科技界别联组会上。坐在科研人员中间,他认真地听,不时地记,对委员发言中提到的问题一一回应。
讲到科研人员频繁跳槽流动,他说“还是要保持一种定力,这是科研人员的范儿”;聊起国家实验室的进展,他不讳言“今年应该有结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听到有委员吐槽烦苛不减,他表态“为了减负,能看到的我们都在做,请大家放心”。
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为科研人员减负、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这些都是科技界的硬骨头,需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
基础研究比重一直在加大
“对基础前沿研究机构,要加大经常性经费等稳定支持力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委员的话一出,众多委员纷纷点头。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这个事情大家一直在呼吁。事实上,这个比重一直在加大。”王志刚说,但确实与美国没法比,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其他的少之又少。
王志刚为大家算了一笔账。美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15%,我国是5%左右。但美国投入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除了联邦政府,还有企业、地方政府、社会资金,我国仅仅是中央财政这个单一来源。“其实就中央财政来说,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是22.8%,美国联邦政府的投入是23%,这个数字基本是持平的。”王志刚说。
王志刚坦言,要想靠中央财政一个出口达到与美国三四个出口投入基础研究的比重,目前确实还做不到,“但从近几年的数据看,这个比重一直在上升,而且还会继续加大。这个请大家放心”。
项目申请书会更薄一些
“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说到了科研人员的心坎上。
“目前普通项目申请书也要几十页,是不是可以再薄一些,限制在十几页。”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总工程师何建华委员说,在不影响项目遴选评价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基金申请,可以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钻研上。
项目申请手续繁琐、各类报表多、经费管理过严过死……“大家反应的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而且已经在着手改。”王志刚说,4日,科技部、财政部等4部门专门联合召开“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推进会”。在减表行动方面,基本完成了各类报表的整合精简,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层面的36张表格精简整合为6张,课题层面的21张表格精简整合为5张。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和无纸化项目申请。
针对备受关注的“包干制”如何落实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人员表示,“包干制”试点是从自然基金开始,目前已经遴选了60多家。今年特别明确简化项目预决算,对定额补助式的项目,只填报一张直接费用的预决算表即可,大大减少了原有的表格数量。同时,还会下放预算调整权限,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的直接费用中除了设备费外,其他的调剂自主权全部下放到专家,只需要依托单位批准就可以。
科研诚信问题 “我们一点不含糊”
“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研伦理和诚信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科研人员来说,它同样是一柄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在科研诚信问题上,我们一点不含糊。”现场委员提到《肿瘤生物学》期刊将107篇中国作者论文集中撤稿的事件时,王志刚直言,“我们一篇一篇查,处理了500多个人,有入选一轮的院士被拿下,有被退回副教授的教授。总之,在哪儿得到好处就退回哪儿。”
(科技日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