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专题
 >> 历史专题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积极开展国际减灾日宣传 切实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发布时间:2018-10-22 15:14   来源:中国地震局网站 【字体: 打印
今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关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推动落实《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减少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目标,降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 应急管理部关于做好2018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减发﹝2018﹞1号)要求,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地震系统紧紧围绕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加强防震减灾宣传与科普工作。
10月9日,中国地震局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国际减灾日宣传与科普工作的通知》,要求系统各单位以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为契机,通过传统和新媒体宣传、组织防震减灾科普馆开放和专家接待、集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千场大讲座”等活动,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效果,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10月10日,郑国光在中国地震局接受新华社、中国日报、新京报社、央广网记者采访,围绕地震科技创新、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抗御地震风险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所做重要贡献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郑国光在采访中谈到,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强度大、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7.28”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致信,深刻把握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灾害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任务,为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郑国光强调,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聚焦主责主业精准持续发力,大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全面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