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专题
 >> 历史专题
 >> 2020年全国两会专题
 
总理的“不安”与科技界委员们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5-27 09:42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 打印
操秀英
今年这个特殊的两会上,有许多让人动容的词汇,比如“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比如“生命至上”,而让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不安”和“理解”。
“不安”来自李克强总理。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多个场合讲过好多遍,有关方面发过文件,科研人员也为此鼓了许多次掌,但具体到执行层面有些措施仍没有落实到位,这让我感到不安。”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上如是说。
让总理“不安”的是,现在依然有些旧的条条框框,束缚着科研人员的手脚,他说,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解决科研人员在课题申报、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让更多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既赢得社会尊重,又获得应有报酬。
事实上,有关评价、经费使用等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都是每年两会科技界委员热议的话题。
但今年,记者发现,关于给科研人员松绑的讨论,尤其是抱怨少多了。
这是因为科技界委员们的“理解”:
“中央领导多次提出要给科研人员松绑,说明早就关注到我们关心的这些事情,而且也已经在逐步推进,改革的难处,我们理解”;
“这几年国家已经陆续出台很多政策,但从政策到效果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理解”;
“有些政策确实像总理说的可能落实不到位,我们也会在不同场合继续呼吁,但今年这个特殊时期的两会,我们有更重要的议题要讨论,比如科技如何更好支撑‘六稳’‘六保’,像科技体制改革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理解”;
……
总理“不安”,是因为他惦记着科研人员的关切和困扰。过去几年,中央多次强调要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我国从科技管理层面出台了不少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实质性政策,例如,在项目申报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材料,在项目验收方面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在科研评价方面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在科研机构评估方面赋予科研事业单位充分自主权,等等。
但由于各级单位对政策吃不透、一些单位负责人担心做错和不敢担责等原因,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条条框框依然没被彻底拆除。
科技界委员的“理解”,源于责任、信任和期待。
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让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时,科研人员想得最多的是怎么劲儿往一处使,让科技创新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科研人员对中央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满信心和期待。改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他们相信,改革之路是闯出来的。在党中央的部署推进下,趟进深水区的改革步伐会继续加快。
在这过程中,最应该努力的或是各级决策者和政策执行主体。要吃透中央和各部门文件的精神,只要这些文件规定可以的,就大胆去做。改革有赖一个个普通个体的勇敢探索和实践,而不是总跟着别人的经验做。惟其如此,才能让总理安心,才能不辜负科研人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