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41号提案的答复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石科提案字〔2025〕第19号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第0441号提案的答复
范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 ,现答复如下:
一、深化专利导航服务 赋能产业升级
全市知识产权系统聚焦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主线,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巩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工作成效,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知识产权工作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授权专利20963件, PCT 申请207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170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4件。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22年以来将3项专利组合分别许可给3家国外公司,许可费约39.5亿美元;高新区被确定为京津冀专利转化运用先行区,石家庄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中心揭牌运行。
我市建立了国家级导航服务基地2个,省级导航服务基地4个,全年承担省局专利导航项目4项,均如期完成,在国家导航平台备案导航成果25项。组织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等产业类导航项目召开10多场导航成果发布。各类专利导航项目的实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积极引进北京创新资源,借助“外脑”助推产业发展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汇聚高校科技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源动力”。持续加强与“双一流”高校合作。市政府与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签订《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三方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共建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度对接。组织“石家庄百家企业进清华校企对接会”,征集技术需求76项;组织“清华大学青年科学家走进石家庄”活动,邀请13名清华大学“笃实专项”青年科学家与我市9家重点企业代表面对面对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学化工等领域需求。
三、深入推进市校合作共建,加强产学研合作攻关
积极落实《关于支持驻冀高校与石家庄市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措施》,鼓励驻冀高校参与我市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印发《2025年度驻冀高校与石家庄市产学研合作申报指南》,组织驻冀高校与石家庄市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对54个项目予以立项,支持资金1740万元。截至目前,我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400余份,共建创新研究院6个、创新平台31个,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5个,市校合作成果显著。
持续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创新研究院统筹协调机制,组织2次创新研究院座谈会,邀请6家创新研究院参会,谋划工作、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我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召开石家庄市创新研究院现场交流会,观摩合作成果,了解合作成效,展示科研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提升平台能级,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企业科技成果研发、吸纳和转化能力。一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市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地质大学签署《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地质大学联合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家庄创新研究院协议》;与东北大学签署《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东北大学共建研究院协议》;河北科技大学鹿泉产业创新研究院、燕山大学(鹿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加快建设联合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促进平台效能提升,提高产出效益。推荐8家优秀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依托单位申报省创新平台示范项目,对50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0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进行2024年度绩效评估。加快推进实验室建设,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共同组成燕赵生物医药实验室筹建专班,编制实验室建设方案。
五、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首届"创骨知新"创伤高端学术交流会在石家庄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王满宜等来自全国骨科领域的百余名权威专家共襄学术盛会,对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数字医疗等新兴技术在骨科创伤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政策面对面,到高新区、经开区、晋州市、赵县、栾城区等生物医药企业密集的县区开展政策面对面活动,邀请生物医药园、四药、纳科生物、神威药业等龙头企业参加企业讲堂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2025年7月22日
领导签发 :逯岩辉
联系人及电话 :焦丽丽 85069286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