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阳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这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推进消费升级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在需求侧,最重要的是增加人们的收入,钱包鼓起来之后自然就会有更多有效需求;在供给侧,最重要的当然是提供好产品、好服务,让人们愿意为之买单。
对于怎样才能提供好产品、好服务,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科技创新——更可喜的是,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科技创新也确实能担此重任。大致说来,科技创新从供给侧推动消费升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直接路径,主要通过各种“硬科技”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产品能耗等;一条是间接路径,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善消费环境,让消费更加便利、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第一条路径很直接、很清楚,也很有效。但第二路径同样不容小视,近几年迅速崛起、引领世界潮流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属于这一路径。
这一路径能够大显身手,一方面是它改善了消费环境、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它顺应了我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即消费模式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消费内容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转变。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催生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第一次让低成本、大批量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变成现实,而网络平台、用户评价、信用记录、社交媒体口碑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所谓“体验型消费”(消费时才知道产品或服务的好坏,比如旅游等)和“信用型消费”(消费后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产品或服务的好坏,比如药品、教育等)所面临的信息不足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倒逼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高质量的同时减少消费者的疑虑,让交易更容易达成。
扩大消费规模、在中高端消费培育新增长点,科技创新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有很多,但主线应该是在大力增加新技术新工艺供给,提高产品和服务“硬品质”的同时,以科技创新带动市场创新,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体验、提高消费信心。一句话,硬的要突进,软的要跟上,二元并举、合力为之。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