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活动周
 >> 2020年科技活动周
 >> 惠民科技成果
 
[战疫情 保春耕]农业信息技术助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
发布时间:2020-03-06 17:51   来源: 【字体: 打印
疫情防控期间,农业信息技术可为农业生产、销售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手段可有效减少人员出行频次和聚集接触,实现防疫和农业生产销售两不误。
一、利用农业环境采集调控设备远程监控作物长势,减少外出
农业环境采集调控设备包括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以及环境调控设备。
1.视频监控设备一般采用固定安装的枪机、球机、半球机等摄像监控装置,亦可通过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等视频设备进行实时拍摄。视频影像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视频服务器,通过本地或者远程实现随时随地查看浏览监控区域内的视频图像,以及远程调整控制摄像头监控位置。疫情期间视频监控设备可有效减少人员接触,大大降低外出聚集,实现远程查看作物长势,有效预防生产安全隐患。
2.环境监测设备根据其采集地的不同可分为大田农业环境采集设备和设施农业环境采集设备。一般包含对监控区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CO2浓度以及光照等能反映作物生长关键性指标的传感器设备,并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数据汇总到信息服务平台中,农业生产的管理人员、农业专家及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手持终端时刻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状况,结合视频监控内容,随时指导农业生产,做到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农作物生长态势,正确判断农情,不误农时。
3.环境调控设备一般安装于日光温室、玻璃温室等农业设施中,包括通风设备,灌溉设备,增、降温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装备。通过物联网技术,温室中的棉被、风口、灌溉管道等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结合实时的视频图像和环境数据,人员在不到达生产现场的情况下,即可远程操纵设备开关,并可通过阈值设置及作物模型调控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管控,疫情期间,充分体现“无接触”管理。
二、利用信息化平台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防止滞销
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全国各地人员出行受限,商场商超关闭,不少农产品面临订单取消、销路受阻的困境,农业信息化手段可助力农产品开辟网络销售渠道,降低损失,实现增值。
1. 公益平台的上线,为滞销的农产品开辟了崭新的销售模式。
据了解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多个视频直播类平台,都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农产品绿色销售通道。例如“南方助农公益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滞销农产品,将那些滞销数量较大且符合标准化经营的农产品推荐给各个电商平台,直采原产地生产实景,展示农产品生长、生产流程,省去中间商环节,打通消费者与农户之间的壁垒,打通物流渠道,把农户损失降至最低。再比如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通过河北新闻网与淘宝平台,联合推出“战”疫有我——“助农在行动”线上活动。消费者只要登录淘宝,就可以通过天猫正宗原产地、聚划算百亿补贴等多个入口进入爱心助农计划的销售专区,在淘宝上搜索“吃货助农”,也可以直接参与淘宝吃货的滞销农产品销售活动。由此,打通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爱心助农专线。
2. 灵活选择线上销售形式,助力农产品销售。
对于小规模经营者可自主选择视频直播卖货这一新形式,通过淘宝、快手等直播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也是低成本网络销售的途径之一。另外对于正在上市的鲜果如草莓、番茄等,可通过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利用公众号直播基地生产情况,增强消费者体验感,促进销售。还可通过在销售的产品上增加质量追溯条码,消费者体验产品的同时微信扫码可获得产品、基地信息,并通过链接进入基地生产情况直播以及取得公众号关注等,增加消费者主动购买意向。
三、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保证生产防疫两不误
农户应高度重视本次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了解防疫防控常识,积极响应各级各地政策。防控期间绝不扎堆聚集,开展错峰劳作,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抢抓节令不误生产,逐步有序的开展春耕备耕。只有每个农业生产经营者紧跟疫情发展态势,及时了解并响应政府决策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农业生产既不盲目也不滞后,争取疫情防控和农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