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江,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蔬菜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2014年至今作为科技特派员选派到国家级贫困县赞皇县开展科技服务,走出了一条,“专业研究+科技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科技服务之路。
袁瑞江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几年的发展,将赞皇县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万亩大葱基地县”。建立了三个基地:以千根村为核心的青葱基地、以华林村为核心的冬储葱基地、以齐家庄村为核心大葱良种繁育基地;帮助创建了三个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赞皇县广林大葱专业合作社、石家庄市沛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赞皇县慧蓓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截止2019年底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赞皇县术累计推广应用23000多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了92.3%,新增经济效益达八千多万元,为赞皇大葱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一、科技特派员服务一线
2014年袁瑞江作为科技特派员第一次选派到千根村,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初到千根村,袁瑞江便一头扎进农家、地头,搜集整理村民的需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调查,他认为当地有大葱种植基础,存在选用的品种杂乱、种植茬口和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大葱亩收益还不足2000元。
可一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村民们却并不买袁瑞江的账,老百姓的心思很简单,“我们种了一辈子葱,你一个城里人懂啥。”袁瑞江想了个法儿,找几户愿意“尝鲜”的村民,向他们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树个样板给其他人看。“效果很明显,原来以种植冬葱为主、一年一收,改种青葱后变成了两年五种五收,亩均收益也增加到了5000多元。”
有了成功示范,村民们对新品种、新技术刮目相看,大葱种植面积由过去的200多亩增至800多亩,辐射周边3个乡镇、16个村,带动种植面积4200多亩。
2017年进行了林下种植大葱试验示范。在核桃、苹果树下种植大葱500多亩,每亩增收4000多元。长城网以《果树下面种大葱,赞皇县调整种植结构助增收》为题进行了报道。
二、专业研究、科技服务与精准脱贫有机融合
赞皇县齐家庄村是袁瑞江科技服务的第二阵地。2016年袁瑞江作为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精准脱贫工作队队长选派到该村开展科技服务和精准脱贫工作。
齐家庄村是国家级贫困村,多年来,以种植粮食作物和果树为主,人均收入不足两千元。经带领村民到千根、华林参观、交流,这一次,大葱种植没费多大劲儿便在该村得到迅速推广。当年种植大葱63亩。亩效益高达4300元,最低也在2200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4~6倍。
针对该村种植核桃树面积大的现实情况,重点进行林下种植试验示范。早春果树下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定植大葱,变一年一收为马铃薯-大葱-核桃一年三收。再则果树下进行大葱良种繁育,收获种子后种植黄豆。种植模式改变,使亩增效益3000-4000元。
三、搭建平台,促产业发展
在冬储葱核心基地帮助成立了石家庄市沛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石绿”大葱品牌,专业负责组织大葱的生产、销售及
各项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促进了赞皇县万亩大葱核心产区华林、孙庄、西高等大葱产业提档升级。
2019、2020连续两年引进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大葱新品种32个,进行试验筛选,筛选出不同类型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同时引进了从播种、开沟、定植、打药、收获的全套机械,进行简约化操作的试验示范,为实现大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
2020年帮助石家庄市沛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了石家庄市农业科技园区。
四、借助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促腾飞
2016年底国家启动特色蔬菜产业体系建设,袁瑞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经大力争取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大葱基地示范县正式落户赞皇县,为大葱产业的发展又插上了新的翅膀。
2017年组织召开了大葱新品种、新技术观摩暨学术交流会,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葱育种岗、经济岗、植保岗等多位科学家到会,全国各地80余位专家、学者及种植专业户参会,提升了赞皇大葱产业的知名度。
2020年协助引进了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基地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大葱生产基地环境实时监测,直接上传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产地环境检测系统。
在科技服务与精准脱贫工作中,袁瑞江将当地的特色产业和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以葱为业,服务三农”的科技服务之路。